*评委名单按姓氏首字母排序


Richard Barrett是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(Royal Conservatoire of The Hague)教授,活跃于国际的作曲家与即兴表演艺术家。他打破作曲与即兴的界限,与诸多顶尖艺术家合作。长期项目包括电子二重奏 FURT(1986年与Paul Obermayer组建)及八重奏版fORCH、ELISION现代音乐小组(1990年)、与Evan Parker电声乐团的项目(2003年)。代表作有《CONSTRUCTION》(2011年,ELISION首演)与《Life-form》(2012年,Arne Deforce首演)。他曾任伦敦布鲁内尔大学(Brunel University of London)作曲教授(2006年–2009年),并多次任职声学研究所。其作品收录于25张以上CD中,包括六张个人作品集及七张FURT专辑。

Sascha Janko Dragićević是柏林应用科技大学(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erlin)教授。作为电子音乐与现代音乐作曲家,其作品自2015年起由Edition Gravis出版。他的作品由多个国际知名乐团演出,包括ELISION、Ensemble Modern、Collegium Novum Zürich等。其代表作《Ausschlag》《Autogamie》《più》引发国际关注,并由Neos和EM等唱片公司出版。自2021年起,Sascha Janko Dragićević担任柏林钢琴打击乐团艺术总监,曾获得多项奖学金与奖项,包括柏林参议院、德国音乐理事会、德国音乐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。

Joris de Laet是比利时Studio voor Experimentele Muziek (SEM)会长。该研究所成立于1974 年,其目的是利用录音室后期制作技术进行现场表演,从而使电子音乐成为全新的传播手段。在该乐团的演出中,许多不同的艺术学科(如戏剧、诗歌和灯光实验)与Karel Goeyvaerts和André Stordeur等作曲家的作品融为一体。Joris de Laet 在安特卫普皇家音乐学院(Royal Conservatoire Antwerp)教授作曲与电声音乐。他还是比利时电声音乐联合会(BeFEM / FéBeMe)的共同创始人和副主席。1997年,Joris de Lae获得SABAM电声音乐奖,并在2000 年成为SABAM电声作品评估委员会成员。

OH Yemin是韩国电子音乐协会(KEAMS)会长、作曲家、教育家及研究员,致力于通过电子技术探索多样化的艺术表达。他的创作涵盖声学音乐、现场电子、视听作品及基于传感器与移动技术的互动艺术。他毕业于庆熙大学,后于哈特福德大学(University of Hartford)、佐治亚南方大学(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)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(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)取得作曲、音乐技术与实验音乐博士学位。他的研究在 NIME、SICMF 等国际会议发表,作品入选 SEAMUS、ICMC、NYCEMF等多个音乐节,在美、英、德、荷、台等地展演。他是当代作曲家团体SIENO的创始人,并担任KADA音乐总监。

PARK Changsoo是韩国The House Concert文化公司艺术总监, 也是一位活跃于全球20多个国家的作曲家和钢琴家。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,他在实验表演和即兴创作领域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地位。他毕业于首尔艺术高中和首尔国立大学,1986年以《混乱》出道。其代表作《安魂曲》展现强烈动感。2003年起,他为默片进行即兴伴奏演出,赋予经典影片新意。他的作品如《100小时幻想曲》《Ephphatha》《准备好的钢琴》《为什么应该?为什么不应该?》等均围绕时间展开。其策划的“自由音乐”系列音乐会广受赞誉。韩国The House Concert文化公司自2002年起推动了韩国表演文化革新。因贡献卓著,他荣获首尔文化奖(2021)及韩国文化艺术奖总统表彰(2023)。

Dirk Verelst是比利时SORODHA艺术协会主席、小提琴家和指挥家,曾在安特卫普佛兰德皇家音乐学院师从Franz Wigy,并在日内瓦师从Henryk Szeryng。 之后,他师从 Sigiswald Kuijken,专攻 18 世纪音乐的演奏,并成为巴洛克乐团 “La Petite Bande ”的成员,与该乐团一起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,在电台和电视台演出,并为知名唱片公司录制唱片。他曾在安特卫普和马斯特里赫特音乐学院(Conservatorium Maastricht)担任小提琴和室内乐教授。自1991 年起,他担任国际艺术学院院长,并自2003年起担任 Love²Arts 的艺术总监和院长。他与拉卡托斯乐团合作,指挥了多场音乐会、电视直播演出和 DVD 录音。

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作曲教研室主任。毕业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、上海音乐学院、德国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系,师从金艺风、金正、权吉浩、尹明五、赵光、赵晓生、Martin Christopf Redel、Peter Herrmann、Claus-steffen Mhankopf教授,获德国最高作曲文凭(博士)。曾获十余项国内外作曲奖,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、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等。主要作品:《独白》《冬》《遥远的钟声》《原Ⅱ》《秋·树·影》等。

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博士,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,现为南艺音乐学院教授,作曲系主任,中国国际合唱节创编委员会专家,江苏省音协理事,南京市音协副主席。创作作品涉猎广泛,主要作品包括交响幻想曲《霸王鼎》、大型交响乐队作品《渺邈》、民族管弦乐《冲虚》、民族交响剧场《康僧会》、音乐剧《红船往事》以及大量室内乐、器乐及声乐作品等等。作品曾在“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”、“中国-东盟国际音乐节”,“国际萨克斯单簧管音乐节”“德国FRAKZIONEN新音乐节”等海内外上演。

YOON Ilsang是韩国知名流行音乐作曲家、制作人,三十年来活跃于 K-POP 领域。 他的代表作包括李恩美的《有恋人了》、金范秀的《想你》、金建模的《飞越布谷鸟巢》、李承哲的《因缘》、水晶男孩的《恋情》、DJ DOC的《OK? OK!》,以及与赵秀美合作打破古典与流行界限的《I’m A Korean》等。
除了流行音乐领域,他也涉足电影《罪恶之城4》,突破音乐类型界限。其纪念世越号事件的《恳请》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关怀。他曾荣获SBS最佳作曲家奖,近期也担任新人女团“哐哐少女团(우당탕탕 소녀단)”的制作人,积极参与第5代K-POP艺人的发掘与培养。他不断进化,以音乐描绘时代情感,持续拓展韩国大众音乐的可能性。